流光七月,听弦鸣夏——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首席演奏家领衔2023-2024音乐季《惠民普及音乐会》

编辑:发布时间:2024/07/22浏览人数:983人

      回顾昆明聂耳交响乐团2023-2024音乐季的多场室内乐音乐会,乐团坚持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所选择的曲目不仅有西方古典室内乐的传世之作,也有当代作曲家们创作的、具有浓厚中国风格的室内乐作品,既传承了经典,又推广了中国当代音乐作品。一场场精彩的演绎充分彰显了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对音乐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创新精神,为广大乐迷和观众提供了全面了解室内乐艺术发展脉络的机会。


     流光七月,听弦鸣夏。2024年7月13日15:00,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在云南省大剧院音乐厅举行的“2023-2024音乐季惠民普及音乐会”第七场,为这一精彩纷呈的音乐季添上精致的尾章。作为音乐季惠民普及系列音乐会的压轴力作,这场音乐会以室内乐的演奏形式,主推备受观众青睐的中国风格弦乐四重奏作品,由乐团首席演奏家领衔的演出阵容来深度展现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为乐迷和观众们织造了一段惬意、优雅且富有多元文化底蕴的夏日时光。



     这场惠民普及音乐会由乐团单簧管演奏家台祎超担任导赏。台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观众们娓娓介绍了弦乐四重奏形式的构成和发展历程以及音乐会观演礼仪。自18世纪早期以来,弦乐四重奏这一音乐形式便已存在,并逐渐发展成为古典音乐中最为精致和深刻的表达方式之一。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海顿被广泛认为是弦乐四重奏形式的确立者,而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作曲家则对这一形式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弦乐四重奏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音色组合和丰富的表现力。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的四重奏,既能展现出弦乐器的温暖和醇厚,又能通过不同乐器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创造出多变的音乐效果。这种室内乐形式要求演奏者之间具有极高的默契和技巧,使得每一次演出都充满了探索和创新的可能。



在众多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中,海顿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云雀’,Op.64,No.5”是一部非同凡响的作品。“云雀”以其优美的旋律、精巧的结构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弦乐四重奏艺术的精髓。在6月14日的《室内乐音乐会》上,由曾珂(代理乐队首席)、陈娟(小提琴)、牛路(中提琴声部首席)、王艺洁(大提琴声部首席)组成的弦乐四重奏组合,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情感表达共同呈现的“云雀”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时隔一个月,这四位演奏家再度携手,以更加成熟和深入的理解,为慕名而来的观众重新诠释了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与上一版的呈现相比,当晚曾珂、陈娟、牛路、王艺洁的弦乐四重奏所演绎的“云雀”更加典雅、精致,四件弦乐器在交融与碰撞之间,以音乐语言刻画云雀鸣声变化的情境。他们的演奏带着一种夏日的气息,为整个音乐意境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清晰的织体、乐器间出色的平衡,以及叠加后饱满融合的音色,如同一幅精妙绝伦的画卷,虚实相间、浓淡皆有。细腻的音色变幻中融合着诗意的表达,每一次弦振都仿佛是云雀展翅飞翔的瞬间,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灵动与希望。



乐团以海顿的“云雀”作为音乐会的开场曲目,意在向这部作品及其所代表的弦乐四重奏形式致敬。同时,如此策划的用意在于营造音乐会的整体艺术氛围,提升观众对即将演奏的中国风格弦乐四重奏作品的期待值。可见,乐团秉承“低票价、高质量”的承诺,用心打造着每一场惠民普及音乐会。

《情深谊长》是音乐舞蹈剧《东方红》中的经典插曲,由作曲家臧东升谱曲,深情复现了红军长征时与彝区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作曲家丁芷诺将作品改编为弦乐四重奏形式,并牢牢把握了凉山地区彝族音乐中的民间调式特性,保留了原曲的民族特色和情感内核。同时,利用弦乐四重奏这一西方古典音乐形式,将传统少数民族音乐与现代演奏技法相结合,实现了“洋为中用”的创作理念。弦乐四重奏《情深谊长》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从容而富有舞蹈性,充满了彝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和西方古典音乐的精致与高雅,展现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和谐共生与相互借鉴。曾珂、陈娟、牛路、王艺洁四位演奏家带来的弦乐四重奏《情深谊长》,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演奏技法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尤其是四位演奏家在作品的节奏处理和音乐呼吸方面也展现出独到的艺术处理,他们根据作品的情感走向和彝族音乐的韵律特点,灵活地调整节奏的张弛,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律动感,让结构更加流畅、明了。




     下半场的弦乐四重奏组合是由李超群(乐队代理副首席)、汝蒙(第二提琴声部代理首席)、滕飞(中提琴声部副首席)以及张帆(大提琴声部副首席)四位演奏家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四位演奏家刚刚结束在中国交响乐团的专业培训,在京期间还光荣地登上了中央党校的舞台,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交响音乐会”。带着这份特别的荣耀,他们将用充满民族情怀的炽热之心来诠释华裔作曲家周龙的《中国民歌七首》以及作曲家黄荟的《阿拉木汗》《采花》《茉莉花》以及选自交响音画《“云之南”第二组曲》中的《山里的孩子》,两套具有中国风格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据李超群老师介绍:“本场演出是我们第一次排练、演出这两套中国民歌改编的四重奏。中国传统音乐拥有着独特的气韵和表达方式,尤其是民歌中有很多腔调滑音,这在传统的弦乐四重奏里很少使用,对这种音乐风格的把握是有一定挑战难度的。”汝蒙老师认为:“中国少数民族众多,地域特色鲜明,各民族的文化是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弦乐四重奏是一种成熟且具备完整表现力的演奏形式,但取材自中国各民族题材的弦乐四重奏作品,目前数量还不算多。我们希望能通过演绎这些作品,让更多作曲家关注到这种精致优雅的演奏形式,创作出既充分发扬民族音乐特色,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让传统音乐能更好地得以传承的作品。”

面对这两套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当代弦乐四重奏作品,李超群、汝蒙、滕飞以及张帆四位演奏家展现出了高超的专业素养与演奏水平。在排练过程中,他们通过反复地推敲与讨论,逐渐掌握了这些作品中特有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在音乐会的呈现中,他们注重演奏法的统一与音量的平衡,使每一个声部都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与意境。特别是在处理腔调滑音时,他们通过细腻、精确的音准控制,使得这些滑音在弦乐四重奏中得到了完美的再现,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与魅力,不仅是对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忠实再现,更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情礼赞与传承。



两组弦乐四重奏演奏家带来的弦乐盛宴赢得了观众们持续不断的掌声。通过这场演出,我们不仅看到了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演奏家的实力与才华,更切身聆听到了中国音乐的世界表达,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无限可能与流光溢彩的魅力。




撰稿:冯薇薇(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特邀乐评人)

排版:业务部

注: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4